|
|
|
专业技术简介--E+H智能变送器 |
|
点击次数:1248 更新时间:2013-06-25 |
|
专业技术简介--E+H智能变送器 E+H智能变送器技术原理 1.E+H智能变送器精度:优于0.5% ; 2.E+H智能变送器非线性失真:优于 0.5%; 3.E+H智能变送器额定工作电压:+24V±20% ,极限工作电压:≤35V ; 4.E+H智能变送器电源功耗:静态4mA,动态时相等与环路电流,内部限制25mA+10%; 5.E+H智能变送器额定输入: ......1KA(38个规格); 6.E+H智能变送器穿孔穿芯圆孔直径:8、9、12、20、25、30mm; 7.E+H智能变送器输出形式:两线制DC4~20mA; 8.E+H智能变送器输出电流温漂系数:≤50ppm/℃; 9.E+H智能变送器响应时间:≤ 100mS; 10.E+H智能变送器输入/输出绝缘隔离强度:>AC3000V、1min、1mA; 11.E+H智能变送器输出负载电阻:RL=V+-10V/0.02 (Ω ); 注:(1)标准V+24V时负载阻抗为700Ω; (2)RL=250Ω 转换1~5V的电阻 + 两根传输线路总铜阻。 12.E+H智能变送器输入过载保护:30倍1min; 13.E+H智能变送器输出过流限制保护:内部限制25mA+10%; 注:(1)标准输出过流限制保护:内部限制25mA+10%; (2)可按客户要求定制:内部限制22mA+10%,24mA+10% 。 14.E+H智能变送器两线端口瞬态感应雷与浪涌电流TVS抑制保护能力:TVS抑制冲击电流3/20ms/1.5KW; 15.E+H智能变送器两线端口设置有+24V电源反接保护; 16.E+H智能变送器输出电流设置有长时间短路保护限制;内部限制25mA+10%; 17.E+H智能变送器工作环境: -40℃-80℃,10%-90%RH; 18.E+H智能变送器贮存温度: -50℃-85℃; 19.E+H智能变送器执行标准:GB/T13850-1998; 20.E+H智能变送器系列型号,规格,接线示意图,产品外形,产品照片,安全注意事项。 专业技术简介--E+H智能变送器 E+H智能变送器能举例说明某品牌工业级别的0.5级精度的电流变送器主要特点有哪些吗? 1.专为电力自动化50/60Hz交流电流测量而设计的真有效值两线制变送器; 2.采用单匝穿孔穿芯式结构,将电流互感器和电流变送器两部分组合为一体化设计; 3.具有6大全面保护功能: (1)、输入过载保护; (2)、输出过流限制保护; (3)、输出电流长时间短路保护; (4)、两线制端口瞬态感应雷与浪涌电流TVS抑制保护; (5)、工作电源过压极限保护≤35V; (6)、工作电源反接保护。 4.两线制输出接线是当前模拟量串口中的输出方式,具有6大优点; (1)、不易受寄生热电偶和沿电线电阻压降和温漂的影响,可用非常便宜的更细的双绞线导线; (2)、在电流源输出电阻足够大时,经磁场耦合感应到导线环路内的电压,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为干扰源引起的电流极小,一般情况利用双绞线就能降低干扰; (3)、电容性干扰会导致接收器电阻有关误差,对于4-20mA两线制环路,接收器电阻通常为250Ω(取样Uout=1~5V)这个电阻小到不足以产生显著误差,因此,可以允许的电线长度比电压遥测系统更长更远; (4)、各个单台示读装置或记录装置可以在电线长度不等的不同通道间进行换接,不因电线长度的不等造成精度的差异; (5)、将4mA用于零电平,使判断输送线开路或传感器损坏(0mA状态)十分方便。 (6),在两线输出口容易增设防浪涌,防雷器件,有利于安全防雷防爆。 5.原副边高度绝缘隔离; 6.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性价比; 7.特别适用发电机、电动机、低压配电柜、空调、风机、路灯等负载电流的智能监控系统。 8.超低功耗,单只静态时0.096W,满量程功耗为0.48W,输出电流内部限制功耗为0.6W。 我司是各*供应商,产品广泛用于各行业,我司常年备有大量库存 ,快速报价。为客户提供*价格,zui快捷货期、zui满意服务,:刘浪 ()::传真(): 1539908756 公司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宏远路一号宏远大厦13A11室 主营品牌如下: 德国费斯托FESTO;德国BURKERT宝德;德国HERION海隆;德国BUSCHJOST宝硕;德国BOSCH REXROTH博士力士乐;德国皮尔磁PILZ;德国威格勒Wenglor;德国易福门IFM;德国E+H;德国P+F;德国BALLUFF巴鲁夫;德国图尔克TURCK;德国金钟穆勒MOELLER;英国NORGREN诺冠;日本SMC;日本喜开理CKD;日本神视 SUNX;日本欧姆龙OMRON;日本基恩士KEYENCN ;日本/中国台湾油研(YUKEN),日本TAIYO太阳铁工;日本MITSUBISHI三菱;日本藤仓FUJIKURA;美国ASCO;美国威格士VICKERS;美国MAC;美国索尔SOR;美国AMC;美国西特Setra;美国Gems;美国parker派克;法国SCHNEIDER施耐德;韩国YPC,韩国YSC,意大利UNIVER;意大利CALPEDA科沛达;意大利ODE;意大利ATOS;瑞士ABB等。 |
|
|